:::

美國晶片製造占比落後,智財權專利保護機制下滑也成幫兇

外媒報導,2021 年全球晶片荒導致美國汽車生產困難,許多人都歸咎於生產量不足。深入研究成因,美國晶片生產量不足是過去投資較少造成,而投資較少關鍵就於智財權保護不如過去,導致美國晶片企業不願意大量投資生產,造成晶片產能不足。

外媒《HILL》專文報導,2021 年全球晶片荒嚴重衝擊美國汽車業。統計 2021 年 6 月,美國汽車銷售相較 2020 年同期下降 26.6%,對銷售旺季的汽車業是非常大的影響。汽車產業並非全球晶片荒的美國市場唯一受害者,各行各業依程度不同,缺晶片都造成衝擊。美國政府擔心到美國商務部長 Gina Raimondo 表示,美國以前晶片製造還處於全球領先,如今僅剩個位數百分比,對美國嚴重程度不止經濟層面,已上升到國安層級。

日前《華爾街日報》報導,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生產全世界 92% 先進製程晶片,但地緣政治風險下,須有別的方式維持晶片穩定供應。目前的美國市場投資先進晶片金額已降至往年十分之一以下。除了先進晶片設備投資動輒達百億美元,獲利相較其他投資也沒有特別佔優勢也是原因之一,使美國晶片公司過去 10 年製造晶片越來越少,大多外包給亞洲公司生產。

說到投資先進晶片製造獲利不會特別占優勢,原因有很多,關鍵之一是報導認為美國對專利智財權保護力道下降。先進晶片投資金額龐大,技術產品專利智財權保護非常有必要,如果未能有效保護,讓投資者獲取一定比例的利潤,任何企業都不願意花費高達百億美元打造先進晶片產線。但過去專利智財權保護是推動美國經濟發展的動力,如今因法院判決對智財權保護較先前低落,破壞法律規範與國家善意傳統,尤其法律訴訟的成本比創造新新智財權的利潤還高,結果帶來降低投資的有害後果。

很多投資人都發現,近期美國新發明的智財權專利,幾年後就被美國法院判定失效,使專利沒辦法受保護,競爭對手可肆無忌憚使用智財權生產產品,又沒有研發專利成本,故大規模低價銷售賺取高額利潤。這情況會衝擊市場投資者意願,進一步轉移資金到其他產業。同時也造成投資不確定性,因投資人表示,能接受法規降低門檻,但不能接受隨時都會改變的不確定性,這讓企業取得緊急資金的來源更缺乏,造成美國晶片投資的惡性循環。

美國專利智財權保護的混亂開始引起各界重視,有多位議員開始進行專利法規修正,以鼓勵企業界有更多創新與投資。不過這不足以真的解決美國市場晶片供不應求問題,需要政府建立完整晶片供應生態系才能一勞永逸。如近期處理器龍頭英特爾斥資 200 億美元在亞利桑那州興建兩座晶圓廠,必須透過政府專利智財權保護,使更多企業與供應鏈廠商投資,最終讓產品商業化銷售,賺取利潤。在完整制度下,建立完整且可靠的晶片供應鏈,以維持美國晶片市場供需穩定。

<資料來源:科技新報 / Atkinson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