:::

IPWatchdog發布「如何保護AI技術:專利或營業秘密?」報導

對AI技術及產品的開發者來說,專利申請與否是一個經常遇到的障礙。AI技術已被證明是推動創新不可或缺的一部分,但它也同樣令人煩惱,因為它並不完全適用知識產權的法律制度。法院長期以來一直認為自然法則、自然現象和抽象觀念均不可申請專利。

AI技術遇到的困難是,針對AI的專利主張通常被視為抽象概念。如果人類的思想能夠完成任務,那麼USPTO很可能判定它是抽象概念的類別;並且為了迴避該類別,則申請專利範圍的請求項(claim)必須在其應用中加入“發明概念”,增加可專利性。舉例來說,在2014年Alice Corp.訴Cls Bank Int’l一案中,最高法院裁定,僅使用計算機來實現抽象概念就不足以成為一個發明性概念。

若從產業面考量,AI技術的發展非常快速,在獲得專利所需的時間中,該專利可能就已經過時。但另一方面,如果可以確保專利提供的合法壟斷,也就可以極大地保護AI技術。

專利保護優點

專利保護缺點

1.     可以獲得合法的壟斷權

2.     具有明確範圍與強制利的保護手段

3.     防範獨立開發或可還原工程的保險作法

1.     AI技術申請專利有其限

2.     隨技術進展,專利可能很快就過時

3.     專利有期限的限制,無法永久保護

當你的AI技術無法獲得專利保護,或者保護範圍太窄而無法使用時,你還能選擇營業秘密保護作為替代方案。與專利法中嚴格的法定類別相比,營業秘密的定義更為靈活。營業秘密保護法(DTSA, Defend Trade Secrets Act)要求的營業秘密,除了要有合理保密措施外,僅需要此營業秘密具有“實際或潛在”價值。因此,只要你的技術滿足這一低標準並且不能進行逆向工程,就可以利用營業秘密涵蓋廣泛的保護範圍,克服專利法的抽象概念障礙。

該定義之靈活,也產生了反向的營業秘密概念:過去失敗的技術也會受保護。如此一來可以保護反複試驗的過程,反向的營業秘密通常與成品本身一樣有價值,這對於AI技術的發展至關重要。

營業秘密也常與AI技術衍生之具有商業價值的其他功能緊密結合。AI技術經常是提供給客戶的核心服務的基礎,或者在產品生產過程中的某個階段被利用。而各公司的AI技術其實也就是佔據市場地位所需的競爭優勢。

但如果受保護的營業秘密是可逆向工程或獨立開發的,那麼保護就失去意義了。這與專利形成了鮮明的對比,在專利中,無論產業動態如何改變,只要在專利期限內都存在著保護。

此外,公司無需歸檔或註冊就能建立一個保護營業機密的基礎架構,一旦公司投資了保密的必要手段,這些手段就不會僅僅因為技術的變化而崩潰。相反的,專利就其本質而言,只能防止對特定技術的侵犯;且新發明就需要新專利,昂貴的專利申請每件都是一次費用。

在營業秘密的法律訴訟層面,公司必須證明該機密被盜用,並且已採取合理措施維護機密性。與專利訴訟相比,營業秘密的訴訟難度會來的更高。但DTSA和州法律確保針對受害的原告採取適當的補救措施,包括侵害被告的利潤。

營業秘密保護優點

營業秘密保護缺點

1.     無需付出申請註冊的規費

2.     保護範圍具有彈性,連失敗的製程也能保護

3.     快速的技術進程不影響保護效力

4.     補救措施可以賠償辯方的利潤損失

5.     保護時間沒有限制

1.     無法防範獨立開發與還原工程

2.     需要持續付出各式成本保護

3.     保密內容可能與業務內容衝突,無法完全保密

在保護有價值的AI技術時,專利和營業秘密都有其優缺點。營業秘密會在沒有專利的地方提供保護,反之亦然。公司應可慮採用不同的保護方式來建立組合,以達成最完善的技術保護。

資料來源:https://www.ipwatchdog.com/2021/02/25/safeguard-ai-technology-patents-versus-trade-secrets/id=130247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