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P Watchdog發布「幹細胞、機器人和邊緣運算技術的專利趨勢」報導
在此文之前,筆者曾寫過關於深度學習、區塊鏈和量子計算等新興技術的專利趨勢。
本文將重點討論到生物領域的「幹細胞」、機械領域的「機器人」,然後回到計算機領域,並且針對讀者建議的「邊緣運算」主題進行討論。而在每種技術領域中的長條圖中,皆可以看到相當類似的故事。
幹細胞(Stem Cells)
本文引用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關於幹細胞的文章“Stem Cell Basics”中的兩段:
「幹細胞具有顯著的自我分化潛力。在生命早期和成長過程中,它們可以在體內發育成許多不同的細胞類型。研究人員研究了許多不同類型的幹細胞,其中有幾個主要類別:“多能”幹細胞(pluripotent stem cells, 包含胚胎幹細胞和誘導多能幹細胞)和非胚胎或體細胞幹細胞(nonembryonic or somatic stem cells, 通常也被稱為“成體”幹細胞或adult stem cells)。多能幹細胞具有分化成成人身體所有細胞的能力,成體幹細胞則存在於組織或器官中,可以分化為該組織或器官的特化細胞類型……」
「在生物體的整個生命週期中,成體幹細胞群充當內部修復系統,為因正常磨損、損傷或疾病而丟失的細胞生成替代物。在許多器官和組織中已鑑定出成體幹細胞的存在,並且通常與特定的解剖位置相關。這些幹細胞可能會長時間保持靜止(不分裂)的狀態,直到它們被更多細胞需要時,才會被激活來維持和修復組織。
事實上,“幹細胞(Stem Cell)”也是創新和專利的熱門領域,因此在美國專利商標局(USPTO)中並不陌生。當筆者在檢索USPTO專利數據庫時,要求專利的權利請求項中包含“Stem Cell”一詞。由此產生的長條圖,符合大多新興技術的成長模式,到今年年底2021的幹細胞專利數量可能會超過500件。
機器人(Robot)
如以”Robot”一詞進行檢索,在長條圖中的y軸中,專利數量從500開始上升到 2,500;相對的,幹細胞的專利數量僅從100開始。因此可得知,機器人相關技術的基礎建設時間相對較長,涵蓋了2000年之前的年份。
而在2015年時,權利請求項中帶有“Robot”一詞的專利數量從三位數躍升至四位數,於當年達到了1068件。2018年全年的專利總數為1,500件,2019年躍升至 2,000多件。2020年停留在2000多件,並於2021年12月7日達到2248件。
毫無疑問,未來將會有更多的機器人專利,機器人專利的申請案件目前仍是源源不絕。
邊緣運算(Edge Computing)
與雲端計算相對的是,雲端運算操作大數據,而邊緣運算則是操作週邊設備的「即時數據」,即是由傳感器或用戶在第一線生成的實時數據。
而從長條圖分析來看,它是一項蓬勃發展的新興技術嗎?答案是肯定的。
在權利請求項中使用“邊緣運算(Edge Computing)”一詞的專利中,從長條圖可看到專利數量在近四年有飛躍性的成長,證明了邊緣運算的發展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