:::

綠商標不綠申請量創10年新低

2024年不足萬件 能源類掉最多 智慧局看好公司治理改ESG 鼓勵企業多布局

曾經因永續環境熱門一時的「綠商標」似乎魅力漸退。根據經濟部智慧財產局最新10年綠商標申請統計,案量累計雖逾12萬件,但近兩年卻呈現下跌趨勢,2024年更不足萬件,比高峰衰退3成6,不管是件數、占比,都創下10年來新低。

對於綠商標走向衰退,經濟部智慧財產局長廖承威強調,2025年公司治理將改為ESG評鑑,全體上市櫃公司都要編製永續報告書,綠商標絕對會有加分作用,鼓勵企業多加關注及布局。

所謂「綠商標」,指的是綠色商品或服務,涵蓋能源產品、運輸、節約能源、回收利用、汙染控制、廢棄物管理、農業、環保意識、氣候變遷等九大項。

根據智慧局統整我國2015年到2024年綠商標申請量,共有12萬5781件,占商標數14.3%,也就是大約每7件有1件屬於綠商標,其中有超過6成為本地申請,外國不到4成。

不過全世界正朝2050淨零排放目標前進之際,這份調查卻凸顯一個隱憂。以2015年綠商標量看,有1萬0812件,之後一路走升,2020年達到高峰1萬5108件,接下來三年都維持高原期。可2023年起,一下回跌到1萬1317件,2024年更慘跌到9751件,首度不足萬件,占比10.7%,比高峰年大減36%。不管件數與比例,都創近十年歷史新低。

且相對10年來商標總申請平均成長1.5%,綠商標卻是負成長0.42%,欲振乏力之勢更讓人憂心。不過廖承威表示,近10年來我國綠商標申請量確實有高低起伏,但長期觀察,整體趨勢大致仍呈穩定成長。

以台灣綠商標10年申請量分析,前三大依序是「節約能源」、「汙染控制」、「能源產品」,三者合計近8成,這與歐盟申請區是雷同。再以細項來看,「節能」、「太陽能」、「空氣淨化」三類最高。但去年「電力儲存」爬到第三,擠掉空氣淨化類。

值得注意的是,2024年綠商標減少,與能源產品去年申請量創10年新低有關。不過,環保意識、氣候變遷兩類倒是逆勢成長,後者年成長率更高達9成。

以國家來說,由於是以我國註冊為統計,2015至2024年最大申請國自然是台灣,其次二、三名是中國大陸、日本,後面是美國、香港、南韓。特別是日本,在第九大類綠商標中,日本就有八大類位在前三,平均第3名,擠掉開曼群島,顯示該國積極努力、迎頭趕上。但2024年綠商標變得不那麼綠,與多數國家占比略下降也有關,其中德國降最多。

 

<資料來源:中國時報-中時新聞網/旺旺集團,作者 王玉樹。https://www.chinatimes.com/newspapers/20251005000355-260110?chdtv>